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验、智慧与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演进的记录和人类创造力的成果。进入现代社会,旅游业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兴起,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和经济形态,并形成完整的服务业生态及价值链、产业链。进入信息化时代,旅游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延长,产业生态成长迅速。
陕西铜川博物馆“周礼遗踪”青铜器专题展区。 秦刚 摄 雅颂城脉图片
文化是孕育旅游业的母体,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实现,旅游业呈现出多元形态,与各种产业形成互动、互补、合作,并相互融合。旅游业成为现代社会、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激发了各类经济活动及其从业者的创造力,进而构成了以旅游业为核心功能、价值的现代经济体系。
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专题展。秦刚 摄 雅颂城脉图片
旅游业串联起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推动了城乡融合进程。在中国特色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构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圈。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文化、旅游与城镇化( Urbanization “城市化”,在中国被定义为 “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创新、改革方向。
文旅融合专题调研。与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开发者冯晖对话文脉传承、文化遗产活化。 任九阁 摄 雅颂城脉图片
在顶层设计、政府改革、制度创新及鼓励文旅消费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得以优化,国资、民营、外资、股份制等各类文旅市场主体迅速发展。文旅业、股权投资业和国际国内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对中国文旅市场对发展前景看好,信心增强,市场主体的开发、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市场效益提升显著。
梁思成先生“关门弟子”张锦秋院士设计的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唐文化主题景区。秦刚 摄 雅颂城脉图片
作为承载“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使命的国家级新区, 同时又是国家中心城市新增长极的西咸新区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以“现代、时尚、生态、文化、科技、活力”六大理念推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大西安新中心新中轴纵贯西咸新区,串联起能源金融贸易、科技统筹、文化生态城市板块,统领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文化构建、生态文明。空港、泾河、秦汉、沣西、沣东五座新城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产业布局、特色各异的城市风格、城市价值,聚集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咨询、文旅、文创等现代服务业。西咸新区在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建筑、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标准上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做出了探索实践。文化特质、文旅功能、文化内涵驱动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发展方式结合,是西咸新区的更高挑战与创新目标。
饱含周礼风尚、周文化元素的西安诗经里小镇。项目开发主策为文旅融合探索者张红林先生。 邱玥 摄 雅颂城脉图片
“文化+旅游+城镇化”是中央骨干文化企业华侨城集团践行、探索文旅融合的路径与路线图。选择在西咸都市圈中心、大西安新中轴,镐京大遗址旁的沣河东岸规划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体现了华侨城传承历史文脉、构建现代都市、繁荣文旅生态、激发城市活力的使命感,也显示了对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信心。文化产业、文旅行业与现代服务业是新发展观、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构成和战略支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新时期,文旅融合对“六稳”、“六保”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对就业、投资、扩大内需具有持续意义。
望周:华侨城·西咸沣东文化中心形象先导区。 任九阁 摄 雅颂城脉图片
华侨城的文旅融合发展观是一种城市观,包含着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城市文脉、城市活力、城市竞争力的使命,华侨城集团把城市兴衰、城市发展作为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华侨城的企业发展观是一种文化观,蕴涵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文明间对话、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担当和责任。
华侨城·西咸沣东文化中心形象先导区调研。 任九阁 摄 雅颂城脉图片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祖脉”所在地,中国文化、思想、哲学、治理起源地:西周镐京大遗址旁,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华侨城以一座文旅融合、创新创想之城为西安都市圈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为中国文旅业做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