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制度企业家与前海制度创新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制度企业家精神”为核心价值解读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自贸片区)的课题文本。课题对前海管理局法定机构的创立、改革、制度创新与前海施政者改革理念、前海企业家精神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访谈。
课题负责人、主撰稿人为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中房研究院ICR、雅颂智库高级研究员秦刚先生。在课题研究中,秦刚将“制度企业家”定义为捕捉政策风向的市场猎手、冒险家、创新者;“(制度)政策企业家”定义为改变政策风向的政治家、立法者、施政者。课题研究、访谈及有关数据得到前海管理局、招商局集团及前海制度创新型企业的大力支持。部分访谈、调研资料未更新为当前最新数据。敬请谅解。本公众号获授权分享课题研究精华。欢迎读者发表意见建议。
秦刚(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房ICR、雅颂城脉院长):
“制度企业家”立足前海、面向世界,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突破政策藩篱,革除守旧模式,构建新商业模式、新价值链和新生态,为中国制度企业家的生成、发展做出了创新探索。
纵观前海管理局自2012年创立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充分反映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前海“充分发扬特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期望与“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愿景。前海管理局对于前海的制度创新过程主要凸显了三点精神,而这三点精神不仅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前海发展的期望,也推出了一套富有创新性的公共政策管理模型。第一点便是“落实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而前海是第一个深港合作区。因此前海的发展处处体现出了“先”的精神,无论是政策试点,还是政策先行,前海区的发展总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第二点则是“精耕细作”。对于政策在落实执行方面的精耕细作是与在政策制定方面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相辅相成的。由于政策在先行先试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计划外的问题,如何让这些问题降到最小是施政者应当考虑的。前海管理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其制定的政策在创新之余不失严谨。第三点则是“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不同于中国其他自贸区的最重要一点便是其与香港的密切合作关系,这给前海带来的巨大优势之一便是由于香港的特殊性,使得前海能够比其他自贸区更容易与国际市场相对接。前海管理局的制度(政策)企业家们也把握住了这一点,在推行政策的过程中提出了多种深化深港合作的创新性政策,使前海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是企业家精神萌发、生长的沃土,也是改革创新、制度变迁的试验场。在前海蛇口自贸区,企业家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拓展市港交所场的创新行为与政策企业家推行改革措施、优化制度环境的改革行为相辅相成、互为推力,加上深港合作、内外联动,形成了一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带动内地深化改革的合力。以前海管理局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为代表的制度(政策)企业家为前海制度环境的创新带来持续动力。成立12年来,从前海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原盐田港集团董事长郑宏杰到第二任局长张备,到深圳市委常委兼前海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再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曾湃,前海培养了一批锐意改革、直面开放、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制度(政策)企业家。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国检、边检等部门也出现了以改革创新为工作导向的制度(政策)企业家群体。前海是改革派的乐土,是包容试错者的天堂,这种允许犯错、容忍失误的制度文化为改革创新撑起了一顶巨大的“保护伞”,为改革者筑起了一道“防波堤”。在包容、进取的氛围中,新举措、新政策不断产生。制度创新文化与制度环境保障进一步鼓励前海企业家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行业规则上大胆尝试、突破边界。在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下,制度(政策)企业家与制度企业家互相推动、相互借力,共同创造了前海制度创新模式。前海是中国最适合创业的地方。前海合作区成立8年来,17万家企业在前海注册设立,10多万家初创企业在前海寻求生存发展机遇,10多万支创业团队的创新尝试、产品研发、市场拓展行为丰富了前海商业环境。企业家探索产品、服务边界、优化完善固有规则制度的行为扩展了市场,也推动了政府的改革创新,塑造了更优、更利于激发企业家创造力的制度环境。前海孕育、培养的优秀创新型企业、初创企业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创新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企业创立、新商业模式创建方面,诞生了如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中国消费金融的创新企业——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公司,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保险公司——前海人寿等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前海得到了高速发展。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价值链创新方面,中国最具全球化发展潜力的综合性企业招商局集团在前海投资布局,在港口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做出了重大创新。在新服务模式、新商业模式创建方面,总部设立在前海的中国最大快递公司顺丰集团在快递业、航空货运业、服务业创新模式领域做出了颠覆性变革与创新,改变了数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与行业规则,推动了政府行业监管、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法规的完善。在金融开放、深化改革方面,前海管理局发起设立的国有金融控股企业: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金融开放路径,推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吸引国际一流金融企业落户前海,突破旧有政策界限,设立了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前海恒生基金管理公司等合资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了第一笔人民币债券。大胆尝试,稳健经营,探索实践金融业开放道路;在金融科技、金融业态积聚,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方面,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建设运营了汇聚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信用征信、互联网金融、新型投资银行、金融法律服务、专业服务等多种业态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在大湾区国际化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新兴城市板块发展建设方面,前海管理局、前海投资控股公司与伦敦金融城、金丝雀码头合作,探索新型科技、智慧、文化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城市管理、政府服务模式。在带动香港发展、港人创新创业、深港合作方面,前海青年梦工场为香港青年创业创新模式、深港合作创新孵化器建设做出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尝试。在吸引全球创投、股权投资聚集前海,全球股权投资模式创新方面,弘毅投资做出了创新探索。在前海创建的全球PE中心,推动了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模式创新。以上企业的创新实践都推动、丰富了前海制度创新模式的塑造。在上述创新实践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的“制度企业家”:如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和前海金控、招联消费金融、腾邦国际、怡亚通、前海再保险、汇丰前海证券等企业高管团队。他们立足前海、面向世界,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突破政策藩篱,革除守旧模式,构建新商业模式、新价值链和新生态,为中国制度企业家的生成、发展做出了创新探索,其领导的创新型企业为中国制度企业家的改革实践贡献了鲜活案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