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究院ICR

上海:以绿色建筑切入“低碳”新赛道

时间:2022年05月09日 浏览量:703
640.jpg


虹桥T1不停航改造从项目立项起,就将绿色可持续理念纳入设计考虑之中,并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


虹桥T1航站楼自2018年全面投用以来,其“绿色基因”贡献卓著——水蓄冷系统的部署与应用,相比常规空调系统,每年节约电力资源达300万元;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能,在日照充足的白天关闭部分大空间照明,降低航站楼区域照明能耗20%以上,每日节电1200度;航站楼共设有8个大型通风塔和300余个可开启侧窗,在春秋季,运行单位设置并验证了6种不同开启模式,覆盖了不同气候条件,无需开启新风系统也能让旅客在楼内感受清新空气。虹桥机场T1号航站楼与改造前相比,单位面积电耗强度下降12.8%,单位面积燃料耗量下降50.2%。


1.jpg

(上海机场集团 供图)


从上海交通枢纽走进城市内部,漫步滨江沿岸,工业遗存改造形成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地区风貌。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论坛上提到,“要以绿色建筑为抓手,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滨江沿岸的城市更新与“绿色建筑”的理念不谋而合。


原北票码头的核心区域,一条当年用于煤炭装卸的构筑物“煤漏斗”和美术馆共存互生,共融而成现在的“龙美术馆”。美术馆集历史遗迹、艺术展览和市民活动于一体,原来运煤的码头被巧妙地转化成了城市公共空间。沿着黄浦江向北驾车半小时,到达老白渡景观绿地,这里原先还是废弃的煤仓,而今被改造成“艺仓美术馆”。高架的步道、步道下的玻璃体艺术与服务空间、上下的楼梯、从一方水池上蜿蜒而过的折形坡道、直上三层的钢桁架大楼梯、在大楼梯中途偏折的连接艺仓美术馆二层平台的天桥、美术馆在闭馆后仍能抵达并穿越的各层观景平台与咖啡吧、穿过美术馆后南侧的折返坡道与公共厕所,都在构建独特的属于老白渡这个工业煤炭渡口区域城市更新后的公共性与新的文化形象。


2.jpg

艺仓美术馆(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官方微信)


建筑与工业遗产的结合,冬奥会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毋庸置疑是一项范例。从钢铁厂到冰雪运动基地,首钢完成了从“火”到“冰”的重生。原来首钢老厂区的冷却泵站,在冬奥会期间成为了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赛后将被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楼,为未来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体育公园提供配套服务功能。


3.jpg

首钢滑雪大跳台(图片来源:新华社)


绿色低碳理念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碳中和发展不是“短跑”,要以科技动力策源。通过架构全球城市绿色设计智能平台,能够实时计算设计方案的碳排、碳汇平衡科学辅助碳中和城市设计布局优化。


上一个:索河湿地公园标识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