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制度企业家与前海制度创新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制度企业家精神”为核心价值解读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自贸片区)的课题文本。课题对前海管理局法定机构的创立、改革、制度创新与前海施政者改革理念、前海企业家精神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访谈。
课题负责人、主撰稿人为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中房研究院ICR高级研究员、雅颂城脉创始人秦刚先生。在课题研究中,秦刚将“制度企业家”定义为捕捉政策风向的市场猎手、冒险家、创新者;“(制度)政策企业家”定义为改变政策风向的政治家、立法者、施政者。课题研究、访谈及有关数据得到前海管理局及招商局集团、前海金控、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企业大力支持。本公众号获授权分享课题研究精华。欢迎读者发表意见建议。
秦刚 摄 雅颂城脉图片
秦刚认为,具企业家精神的政治家、官员持续推动中国改革与市场化、法治化进程。中国的“强势官员”往往是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思维的改革派。
在上文提到,虽然有关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但逐渐的宽泛到了社会学等领域,因此学者们将企业家概念引入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也并不奇怪了,当然学者们的本愿是通过对企业家,尤其是制度企业家的研究,强调个体政策参与者如何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在公共政策领域,学者们经常提到的概念即政策企业家( Policy Entrepreneur) ,等同于本研究关注的制度政策企业家。在中国学者李建与王庆山的研究中,他们将制度政策企业家称作“那些通过组织、运用集体力量来改变现有公共资源分配方式的人”。而实际上,无论是处于社会组织还是政府组织,制度政策企业家的内核与制度企业家的内核相同,即都是创新。
政策企业家热衷于发现组织变化的动力,积极为组织提供解决政策难题的方案。特别是在充满风险的政策过程中,制度政策企业家相较其他政策参与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更愿意投入自己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甚至自己的声誉)去打破现有的政策平衡,向其他人“兜售”自己中意的政策理念并力图让其变成新的决策方案。制度政策企业家的所属范围较为广泛,他们既可能是获得选举的政治人物,也可能是行政官员,又可以是特定政策利益集团或某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
制度政策企业家仍属于一个新兴的概念,因此国内研究者虽然已经开始关注个人如何影响政策过程,但使用政策企业家来解释中国公共政策的文献仍然较少。当然,部分学者已经将制度政策企业家的相关研究视为了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新视角。他们提醒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者要关注政策企业家在营造政策空间、提出政策方案、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和参与政策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专家、公民和行政官员推动政策变迁的重要性,但关注的主要是身处政府之外的政策企业家。
秦刚 摄 雅颂城脉图片
由于西方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多是选举制,而中国的政府人才更多的是选拔制,因此中国的政府官员具有相比西方的政府官员有更高的专业性,这也使得学者们更多地关注政府内部的制度政策企业家。对于解析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而言,制度政策企业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理论工具。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在过去三十年中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先在局部地区进行政策试验,然后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全国政策并推广。
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层级,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经验丰富的政策参与者在推动政策变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专业知识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种精英人物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现象也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他们的行动是推动中国政策变化的关键因素。使用政策企业家这一概念框架来解析他们的行为及影响因素,可以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前海规划展厅:前海制度创新调研起点站。九阁 摄 雅颂城脉图片
本文对制度政策企业家界定为:愿意积极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影响力,界定政策问题,或者提出政策方案,引起决策者等重要人物的重视,使公共问题得以通过政府途径解决的官员、公务员、法定机构工作人员及政府外部的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等。
(待续)